湖北省鹤峰县以优质的茶叶闻名遐迩。当下,正值鹤峰县今年最后一季茶的开采时节。茶园中,茶农们身手矫健,穿梭于茶树间,双手在茶树上快速舞动,大把的鲜叶随之被收入背篓里,他们的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据统计,截至6月底,鹤峰县干茶产量已经达到了2.237万吨,产值达到了58.3亿元,其中茶叶累计出口6032.6吨,茶叶出口额超过2500万美元。
“我们每年采三季茶叶,这次茶叶采摘时间大概20天就结束了,也是今年的最后一批茶。”鹤峰木耳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柏芝介绍。
这些新鲜采摘的茶叶随后被送往附近的鑫农茶业有限公司,在这里,它们将在专业制茶师傅的巧手下完成华丽的蜕变。炒锅内,随着师傅们熟练地翻炒与轻抖,缕缕茶香从鲜叶中散发出来。
绿茶的制作,是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工艺包括摊青、杀青、揉捻、杀二青、复揉、烘干、整形等步骤,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些独特的工艺,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积淀。然而,制茶技艺的传承,需要新生力量接力前行。
“我选择学习这门技艺,是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为鹤峰茶注入新的活力。”制茶师余宏晖说。这位对制茶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如此表达了他的初衷。
作为鹤峰绿茶手工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符家琪更是将传承视为己任。他自豪地介绍:“培养了7、8名学徒,部分学徒已经能独立按照传承工艺加工,有的还要再指导,尤其是在茶叶的整型上。”
“手伸下去这样转一下,基本上能带起来90%以上的鲜叶。”余宏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制茶的基本流程大致相同,但在温度、揉捻等细节方面,还需要经验的积累。”
据了解,鑫农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被授予“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峰绿茶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名师传帮带,匠心制好茶。这种师徒相传的模式,正是鹤峰绿茶制作技艺得以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
“鹤峰绿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突出的科学价值,还具有实践性强、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的特点。”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成员刘刈介绍。
近年来,鹤峰县在全力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茶文化的传承和制茶技艺的发扬,通过举办各类制茶技艺培训班、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制茶师傅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一项项精湛的制茶技艺,不仅让古老的茶文化得以传承,更让鹤峰茶的品质不断提升,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这不仅为鹤峰茶产业注入动能,也为当地茶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销售渠道和收入来源,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
通讯员 廖原 吴丽娅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运营:中国森林食品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2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