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动态 >

手握“硬核”产业,宁国梅村再次入选全国“亿元村”

媒体:央广网  作者:赵家慧
专业号:林森 2023/3/27 17:12:38

央广网宣城3月23日消息 在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的通知》中,宁国市南极乡梅村(山核桃)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成为宁国市唯一入选该名单的村庄。

这已经不是梅村首次进入“产值超亿元俱乐部”了。2020年、2021年,梅村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梅村何以进入“产值超亿元俱乐部”?靠的当然是它的“硬核”产业——山核桃。

“白露到,竹竿摇;遍地金,扁担挑。”宁国当地流传的这句谚语,生动描绘了“中国山核桃之乡”丰收时的场景。当地种植山核桃的历史悠久,所产山核桃皮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受到消费者青睐。

山核桃产业是宁国市农业首位产业,目前该市19个乡镇(街道)中有9个乡镇为山核桃产区,涉及林农7万余人,山核桃种植面积由“三定”时的2万余亩增至如今的40.4万亩。其中,南极乡是宁国市种植山核桃面积最大的乡镇。

丰饶的绿水青山曾喂饱了一代代宁国人。上世纪80年代,宁国实施林业生产责任制,将山核桃山场划分到户,形成“一山多户、一户多山”的现象,但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这种过于分散的山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碎片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只有在成片管理的林地才更有可行性。为了“破局”,自2019年以来,宁国市大力实施山核桃产业振兴行动,探索开展“小山变大山”试点改革,针对林地经营权属碎片化,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以村民组为单位,统一经营措施、统一交易标准,由林农自发通过托管、转让、互换等多种流转形式,降低每户山场块数,提高劳动生产率。

种植面积得到解决,提高果树产出和采摘效率还要依赖现代化手段。2019年7月28日,国内首条山核桃林地单轨运输机在梅村“现代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建成投入使用。轨道线路总长600米,穿越13户林农山场,结合水平运输林道的建设,可以覆盖20户左右,超过1000亩山场。

为了达到步调一致,整村协同发展,宁国市推进山核桃林地禁用除草剂、林地托管经营和自然落果张网采收,并组建专业化割草队,系统开展林区道路硬化、单轨运输机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基础提升工作,鼓励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抱团推进“林地托管经营+无人机飞防+林下套种”等立体化服务。

为了传播种植先进技术,系统性培育山核桃产业“新农人”,宁国市组建了“聚沙成塔”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由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志辉带队,以山核桃专家为核心,体制内21名科技工作者和160余名具有志愿者精神的新农人共同组成。

构建高山生态“绿芯”,是志愿服务队这两年一直在做的事。通过开展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森林抚育虫害防治、树种补植等,曾因使用除草剂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山林再次绿了起来。

宁国市还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山核桃产业振兴。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志辉告诉记者,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每年安排不低于1500万元的山核桃产业振兴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基地建设、生态修复、企业帮扶、电商扶持等方面。

据了解,宁国市现有山核桃面积40.41万亩,平均年产量1.034万吨,从事山核桃种植生产农户2.6万户,带动就业8万多人,实现全产业链总产值近30亿元。

思想转变、政策扶持、试点改革,加上科技助力,宁国市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要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决心,推动农户增收、林业增效、生态增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阅读 232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