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闻名中外,但少有人知道,位于豫南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信阳不仅盛产茶叶,也适宜油茶树生长,盛产茶油。
“一亩油茶百斤油,脱贫致富盖高楼。”油茶是我国传统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看中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信阳将其作为优选特色农业项目大力发展。油茶成为老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这是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11月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郝源 摄)
因地制宜 发展致富增收大产业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信阳,山区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3/4以上,茶油曾是老区群众食用油的主要来源。
21世纪以来,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下降,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引领下,2009年起,信阳将长期以来“人种天养、广种薄收”的油茶林纳入产业规划,油茶产业快速发展。
革命老区光山有大量农民外出务工,荒山荒坡无人打理,群众守着“金银山”,却没有“摇钱树”。乘着信阳发展油茶产业的东风,10年间,光山发展油茶林17.7万亩,总面积达22.7万亩,成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为了发展油茶产业,我们选育优良品种,出台扶持政策,四处招商引资,鼓励群众种植油茶,油茶基地发展一处,水、电、路等设施配套一处。”光山县林业和茶产业局局长胡庆国说。
脱贫攻坚开始后,光山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房前屋后一亩茶”工程,催生出6个万亩、50个千亩连片油茶基地,带动近30万农民增收致富。
茶旅融合 转换绿色发展新动能
深秋时节,北方大部的乡村游进入淡季,但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的信阳,茶旅融合生态游却如火如荼。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游客与油茶花合影(11月5日摄)。新华社发(郝源 摄)
实际上,油茶本身就是生态树种,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能力较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正是信阳发展油茶产业的期盼。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新县体会尤深,20世纪某段时间,生活贫困的新县群众“靠山吃山”,盯着几亩山场,过度砍伐,陷入“越破坏、越贫穷”怪圈。
生态恶化让新县痛定思痛。“‘靠山’不能仅仅‘吃山’,还要‘养山’‘护山’。”新县县委书记说,“只有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协调发展。”
拥有188万亩山场的新县,发展油茶产业条件得天独厚。10余年间,新县油茶林发展到30万亩,形成了集种苗、基地、加工、科技、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油茶产业体系,年产值达5.6亿元,摆脱了“越破坏、越贫穷”的怪圈。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一油茶基地,工作人员在晾晒油茶果(11月6日摄)。新华社发(郝源 摄)
攻坚克难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年栽植,百年受益”的油茶树,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油茶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但在有近90万亩油茶林的信阳,产业发展并非一片坦途。
“管理经营粗放,产量低而不稳;产业链条不长,综合利用率低;投入周期较长,发展资金短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销售不畅。”信阳市市长总结了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的短板和难点。
这是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一油茶基地晾晒完的油茶果(11月6日摄)。新华社发(郝源 摄)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信阳认为“改造存量,提升质量”是关键。培育本地优良品种,更换改造低产林,推广高效实用技术,强化利益联结,扶持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进行深度加工,提升综合效益,这些是信阳开出的“药方”。
实际上,产业发展主体已经在“攻坚克难”。新县举办丰产栽培、低产改造、育苗技术等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光山近4年来引导20余家企业和160余创业大户流转土地10余万亩,每年投入油茶产业的民营资本超亿元,占总投资的80%以上;河南蓝天集团与光山县政府签订了油茶产业项目合作协议,投资15亿元,开发建设良种油茶种植基地,6年来,已建设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2万余亩。
如今,“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正逐渐成为信阳农村的生动写照。探索具有信阳特点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信阳信心十足。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运营:中国森林食品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2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