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酿良瑞300亩油茶基地,村民在薅修。金可文 摄
白市地样大冲湾百亩油茶基地,村民在抚育油茶树苗。金可文 摄
高酿良瑞300亩油茶基地,村民在薅修、追肥。金可文摄.
白市地样大冲湾百亩油茶基地,村民在搬运油茶树苗。金可文 摄
清水江两岸春光明媚,风和日丽。2020年3月,来到贵州省天柱县白市镇地样村大冲湾,刚进入山口便听到一阵悠扬的山歌伴随花香从山坳里传来:“满山油茶亲手栽,荒山果树一排排,致富全靠共产党,消灭贫穷幸福来。”
寻着歌声望去,只见绵绵起伏的山腰上,油茶林郁郁葱葱,村民们一个个挥舞着镰刀和锄头,分散在各个角落给油茶树除草。
进入基地,新舟村60岁的杨通江快言快语:“我们响应政府应对疫情的号召,已一个多月居家不出,浑身都呆得酸痛了,这几天能出来春耕感到很开心,老板还给增加了工钱,每天达到了80元呢。”
“我以前一直在浙江打工,因为疫情严重,工厂延迟复工,断了收入来源,家庭日常开销又不停,自己感到很焦虑。现在恢复春耕了,便来基地上打点零工,缓解家用。”不停地打窝补栽树苗的袁刘香说。
地样村是天柱县首例确诊新冠病毒的村寨,曾一度实行封村居家管制,如今该例确诊病人已经痊愈出院,全村也率先走出疫情影响,村内所有卡口均开通春耕绿色通道,凡持绿色码的村民,可在村内外从事春耕生产,全面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油茶基地负责人说:“不久前,我们接到县里‘一边抗击疫情,一边有序复工’的通知后,开始召集民工从事育林生产,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仅今天就有60多位民工在基地里给油茶树除草和补栽树苗。”
曾从事伐木、经销木材的袁仁堡,得知家乡发展油茶产业的优惠政策后,2014年毅然转行开发荒山营造经济林,创办连片油茶种植基地,发展油茶产业和林下经济。几年来,先后在天柱县高酿镇、石洞镇、社学街道和白市镇开发荒山,创办标准化油茶基地700亩,仅去年就产油茶果5万多公斤,收入约20万元。
蓝田镇杞寨村坡背113亩油茶基地上,记者也看到农民杨绍勋带领一家老小在林子里劳动,有的在除草,有的在追肥,有的则在剪修枝丫。
据杨绍勋介绍,最近,全县开始有序复工复产后,他便请了几位村民到基地上来帮忙,计划在春分前后,完成除草、剪枝和追肥工作。
看着一人多高的油茶树长出幼芽嫩梢,杨绍勋成就感十足,心里喜滋滋地说:“2012年,人家出门打工挣钱,我就负债上山造林。苦了几年之后,现在好了,自己的油茶林已逐渐有了收成,仅去年就收青果3万公斤,收入10多万元。”
高酿良瑞油茶基地,海拔800米,是天柱县海拔最高的种植基地之一。
记者在良瑞油茶基地外,远远地就听到热闹的公鸡啼鸣声。走进油茶林,只见10多位农民两人一组,有的搬运肥料,有的忙着给茶树松土、追肥,一只只毛色发亮的土鸡不停地追着松土的锄头啄虫子。
基地负责人说,2012年春,他投资30多万元,开始兴建这个油茶基地,并逐年扩大种植面积,现在已达300亩。最近几年,油茶树已陆续挂果,见到了效益。去年,他开始在林下放养土鸡2000只,春节前大部分已上市出售,纯收入8万多元。
从天柱县林业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坚持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工程来实施,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油茶产业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全国油茶发展重点县、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县、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县、中国林下脱贫攻坚试验区等称号。天柱油茶已注册熙民、贵州红商标,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天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将油茶产业列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高位推动。
目前,油茶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达21家,1000亩以上规模企业3家、合作社1家,创建千亩高产油茶示范村8个,依托油茶实施林下养殖有机土鸡350万羽、中药材种植5000亩,成功申报有机产品基地认证(转换)1.47万亩。
据统计,天柱县油茶林总面积31万余亩,占全省总量的12.07%,年产茶籽近9000吨,综合产值约2.7亿元,覆盖15.6万人,仅去年就带动产区户均增收4100元。
天柱县油茶办负责人说,到2025年,天柱县基地规模将达45万亩,实现全县人均1亩以上油茶林目标。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运营:中国森林食品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2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