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首页 > 思想评论 > 热点评论 >

山西省森林食品发展现状分析

媒体:森林食品网  作者:范文斌
专业号:森林食品网 2015/4/3 13:56:19

核心提示:森林食品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够明显增加经济效益,同时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对山西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与措施。以期为山西森林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山西省森林食品发展现状分析

                                                                                                范文斌

                                                              (山西省林木育种研究中心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32)

 

摘要:森林食品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够明显增加经济效益,同时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对山西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与措施。以期为山西森林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引论

森林食品是指森林中的可食产品,包括森林环境中的可食植物、动物、菌类、山地泉水等,可分为森林蔬菜、森林粮食、森林油料、森林饮料、森林饲料、森 林药材、森林蜜源、森林香料及其他。森林食品是浙江省率先在全球提出的食品新概念,是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之后,更直观诱人的可食产品。

森林食品指的是自然、安全、优质的食用类林特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它有别于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是颇具特色、 最具生态和文化内涵的品牌。关于森 林食品的定义,有多种版本,但必须具备以下特征:一、森林食品的生产必须遵循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以森林自然环境为前提;二、必须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按 照稳定的“森林食品”生产方式生产制造;三、必须具有有关部门授权的认证委员会认可,经允许使用统一的“森林食品”标志。

2 山西省自然概况

境内多为山地丘陵,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现有森林3122万亩。地理坐标为北纬34o36'- 40 o44',东经110o15'-114o32'。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 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拥有华北最高峰—五台山北台海拔3058米;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 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4℃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 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3 森林食品生产现状

3.1森林食品资源情况

山西拥有台蘑、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类10余种,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沙棘灌木林470万亩,拥有全国面积最大枣树林408万亩,年产各种枣(干 重)47万吨,核桃464万亩,年产核桃67万吨,花椒树林58万亩,年产花椒9000吨,苹果270万亩,290万吨,梨62万亩,42万吨,葡萄20 万亩,15万吨,桃30万亩,34万吨,杏26万亩,7万吨,其他水果16万亩,2万吨,柿子23万亩,年产6万吨,黄芪、山茱萸、枸杞、杜仲等木本药材 40万亩,8000吨,文冠果等木本粮油植物5000亩,年产2200吨,食用菌430吨,仁用杏74万亩,山杏25万亩,山野菜1000吨等。

3.2 森林食品生产情况

山西现有森林食品生产厂家众多,既有规范的现代化企业,但更多的是作坊式企业。主要有以下模式:

3.2.1 “白利士-山地阳光”模式

山西省白利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8月成立,利用CO2超临界萃取和分子蒸馏技术生产杏仁油、苦杏仁甙等系列产品,年产野生杏仁油500吨,苦杏仁甙41吨,杏仁蛋白532吨,多糖159吨,年销售收入4.5亿,亚洲规模最大,产品远销欧美。

山西省山地阳光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1月成立,是国家水利部沙棘中心指定的示范型企业,是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CO2超临界萃取和分子蒸馏技术生产沙棘饮料、沙棘油系统产品,企业规模:沙棘饮料60000吨,沙棘黄酮2.5吨,沙棘油80吨,产品畅销全国。

3.2.2“省直林局”模式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成立森林食品公司,统一注册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生产森林矿泉水、台蘑、木耳等森林食品,统一销售。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成立森林食品公司,统一注册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由各林场加工木耳、花蘑等森林食品,统一销售。

3.2.3 传统模式

多数核桃、枣、花椒等加工企业是历史传承企业,没有ISO9000认证等。

3.2.4 家庭作坊模式

更多家庭作坊生产蘑菇、木耳、山鸡、核桃、枣、山野菜、药材等。山西省仅大同市参与森林食品生产的农户3.56万户,放养鸡、鸭等禽类30000余只,放养猪、牛等畜6万头,种植药材80000亩,种植食用菌1000万袋,2010年产值2.1亿元。

4 存在问题

4.1 没有认证机关,缺乏统一管理

山西省的森林食品生产企业众多,山西省境内11个市都有分布。由于山西省没有认证机构,山西省没有一家企业、没有一种产品获得“森林食品”认证。

4.2 规模小,水平低

年销售额超亿元只有4家,龙头带动示范作用弱。大多数森林食品企业是小规模零星采摘与加工野生自然资源为主,保存和加工方式比较简单,多为盐渍和风干。

4.3 初级产品多,产业链短

森林食品生产企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不够。森林食品加工业的产值只占10%,加工业比重低,结构不合理,附加值含量高的产品不多。森林食品 市场、森林食品工业与森林食品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森林食品企业与森林食品原料采集没有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 制。分散的森林食品原料采集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森林食品工业大规模发展的要求,森林食品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主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内部 竞争有余而合力不足。

4.4 传统意识浓,营销理念差

山西省大多数森林食品企业依靠传统生产、销售模式经营,生产模式落后,销售模式单一,没有专业营销队伍进行市场策划,没有充分利用超市、网络等现代销售手段。

5 发展对策与措施

5.1 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森林食品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产业,涉及农业、林业、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山西省政府应树立全省森林食品产业一盘棋的思想,成立综合协调管 理部门,或明确一个部门牵头,加强对森林食品产业的领导,加强在建设森林食品产业化进程中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有序推进,健康发 展,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

成立山西省森林食品认证机构,制定山西省森林食品基地认定办法,逐步对山西省的森林食品企业认证、发证,使山西省森林食品名正言顺,保护和充分利用山西省森林食品基地,便更多的山西森林食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5.2 摸清资源,搞好规划

利用最新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投入专项资金,由林业规划调查部门牵头,组织农业、中医药、食品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面调查山西省森林食品资 源分布情况,摸清家底,结合国际森林管理委员会的《森林认定原则和标准》,参照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有机农业和食品加工的基本标准》,搞好山西省森林 食品资源利用规划,为山西省森林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资源保障。

5.3 政府扶持,龙头带动

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安排的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项目建设、煤炭基金等专项资金捆绑使用,以确保龙头项目的建设。在减免税收等政策扶持 下,培育、扶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森林食品知名品牌。一是对国家命名、批准的“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名枣”基 地、“中国花椒之乡”等品牌,深挖潜力,狠抓精品名品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对有地方特色、消费者认可的森林食品,加大开发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培 育新的品种,力争在森林食品的精、深加工方面取得突破,提高加工产值比重。

5.4 产学研联动,科技支撑

利用综合改革区试点契机,山西省科技厅组织,以大学、研究机构专门人才为主体,山西省白利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省山地阳光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投资,成立山西省森林食品研发基地,对全省的森林食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新产品开发。

5.5 打造现代企业,保证产品质量

对全省的森林食品企业全面整合,扶大、扶强、扶优,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从原料采集、收购,产品生产、加工、售后服务等每个环节,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给消费者提供质量稳定、可靠的森林食品。

5.6 拓宽融资渠道,多形式利用国内外资金

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信贷资金为支柱,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开放式投资新机制,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将项目 作为山西转型跨越的重点项目,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争取国家各种资金的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国内外的业主和资金,充分利用国内 外资金缓解项目建设中的资金不足。

 

参考文献

[1]刘正祥,等。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世界林业研究,2006 19(1):58-65

[2]李月文 重庆森林食品利用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四川林业科技,2009 02:95-97

[3]陈红,等。大兴安森林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2006 6(总85):75-78

作者简介:范文斌(1957-),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良种选育研究、技术推广工作。

 

阅读 101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