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动态 >

漆树林下种魔芋 带领乡亲致富

媒体:秦楚网  作者:蒋辉 付延锋
专业号:关注森林资讯 2018/7/9 6:47:28

竹溪女子张晓莲放弃大城市工作,回乡发展魔芋产业,带动竹溪生漆产业东山再起——

张晓莲在喂羊。

张晓莲父亲刚割下一桶生漆。

合作社农户年终收到分红。

在竹溪县,张晓莲是大名鼎鼎的“魔”女,她放弃大城市薪水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泉溪发展魔芋产业,带动全县4个乡镇100余户农户成立魔芋专业合作社;又捡起祖传的生漆手艺,盼着带动竹溪生漆产业东山再起,并将两个产业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了山上养羊、山坡种漆树、树下套种魔芋、羊粪反施于林间的循环农业链条。

辞职回乡

种植香菇“栽了跟头”

6月21日,记者在竹溪县城遇到了大名鼎鼎的“魔”女张晓莲,她装束干练,皮肤黝黑,俨然一个女强人。如果不经人介绍,我们都不知道这个女强人曾经也是个文艺女青年,在农村摸爬滚打10年,才有了现在的产业规模。

张晓莲1999年从丹江口市农校毕业,此后来到沿海一家大型工厂工作,这期间她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短短几年便当上质检部科长,工资从400元一直涨到3000元/月,后来总部计划让她到无锡分厂当总管,但婚后不久,丈夫就有了回竹溪创业的想法。

2002年,两人一合计带着积攒的30多万元钱回到竹溪准备创业。但在创业项目上,两人产生了分歧。张晓莲想用这笔钱在竹溪县城买几个门面,丈夫则想尝试香菇种植。在当时,香菇种植在全市都未形成大的规模,前景普遍被看好。最终,张晓莲选择支持丈夫的决定,在泉溪镇开始尝试香菇种植。“刚开始经验不足,技术也比较粗放,再加上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我们不能为了创业去违法砍伐树木,投进去的钱还没见效,项目就被叫停,30多万元钱血本无归。”那三年时间,张晓莲和丈夫早出晚归,耗尽心血却无法挽回损失,因过度劳累,张晓莲也没能保住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从头再来

发展魔芋一发不可收

痛定思痛,张晓莲一家人组织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分析种植香菇失败的经验教训,她父亲张昌喜建议发掘竹溪家家户户种魔芋的传统,规模化种植魔芋,经过市场调研,张晓莲夫妇认为这个产业可以尝试。

但是当时她手上一分钱都没有,个人、银行都不敢借钱给她,一筹莫展之际,时任泉溪镇副镇长的罗光春成了张晓莲的“贵人”,他愿意作为担保人为张晓莲借贷30万元。有了这笔钱,张晓莲信心十足,当即在泉溪租种30亩土地种魔芋。

但在2010年,她扩种面积却遭遇伏旱,19亩魔芋减产80%,直接经济损失5.2万元。全村63%的魔芋遭遇病虫害。“不仅上一年的收入全部赔进去,还欠了邻里乡亲的劳务费。连一向支持我的丈夫也叫我跟他出门打工。”回忆起这次失败的经历,张晓莲心痛不已。但也让她清醒地意识到,发展魔芋产业必须讲究科学种植和管理。

为此,她上网查资料,虚心请教有经验的种植户和专家。有心人天不负,凭着这一股子钻劲儿,张晓莲终于掌握了魔芋种植的要领。如今,张晓莲核心魔芋基地面积已扩大到300多亩,魔芋收入几十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2013年,张晓莲组建了魔芋专业合作社,当年就吸纳53户村民加入合作社。现在这个合作社产值达300多万元,带动吸纳了55名贫困社员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她也获得“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湖北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农林结合

形成循环农业格局

早在张晓莲发展魔芋产业之前的2000年,她父亲张昌喜就流转土地,种了1万多棵漆树,这片漆树林一直疏于管理,树苗长势不佳。2011年,张晓莲突发奇想,试着在自家的生漆林里套种魔芋,种植魔芋的同时,对树苗进行管理。

多年来,泉溪镇双桥铺村都有种植魔芋的传统,但把魔芋地搬进树林子里,还是头一遭。村民们有的将信将疑,有的好奇围观。结果却出人意料:当年,张晓莲在漆树林里套种的24亩魔芋获得了大丰收,全年共产鲜芋4.1万斤,纯收入达到8.3万元。第二年,张晓莲适时扩大种植规模,种植魔芋32亩,年纯收入9.6万元。“漆树林下种魔芋,漆树和魔芋都长得特别好,这是以前没有人发现的秘密,后来我又琢磨,漆树林所在的山顶上是一片草甸,我为什么不能发展养殖业,养上几百头山羊,把羊粪反施林间,形成一个农林结合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呢?”说干就干,张晓莲兴建起秦巴黄牛养殖场和母羊繁养场,部分牛羊圈养,部分由社员散养。魔芋茎秆可加工成牛羊的饲料,而牛羊的粪便,又能作为魔芋生长的有机肥。这样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形成了生态种养、资源循环利用的良好模式。

如今,张晓莲的群鑫林牧生态家庭农场,流转林地3700亩,发展大木漆树1100亩,漆树林下套种魔芋500亩,养殖牛羊800余头,2016年产值达到327万元,带动13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传承祖艺

让竹溪生漆再崛起

很多人好奇,张晓莲和她父亲没事儿为啥会租地种漆树?原来,漆树栽培在竹溪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竹溪漆树就被先民利用。民国初期,日本藤斋株式会社就派员来竹溪采购生漆,直运上海,转销日本。1954年至1983年期间,竹溪营造了16万亩漆林,年出口生漆63吨,被列为全国出口生漆基地县,享誉“优质漆先进县”和“中国生漆之乡”,民间传唱“黄柏溪通石板河,老朳开尽大营坡,行行直到鸡心岭,一路人家漆树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化学涂料广泛代替生漆,加之竹溪在生漆出口中多有掺假乱象,行业逐渐萎缩,竹溪漆树资源日渐枯竭。张家彼时是竹溪县生漆经营世家,张晓莲的曾祖父张虎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营着竹溪县一半的生漆生意。张晓莲的父亲张昌喜,还被泉溪镇政府拟定为漆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漆树主要产品有生漆、漆腊、漆仁油和木材,近年来生漆价格逐年上涨,国内生漆价格已经达到500元/公斤。日本、韩国客商仍对竹溪生漆青睐有加,2017年曾以高出市场价30%价格收购。

2017年,张晓莲与十堰美术馆合作,建起了500平方米的漆器工作室,集中展示漆器和漆画。张晓莲计划通过引入艺术家和工艺品企业,实现漆制品销售,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她的带领下,竹溪县共注册4家生漆产业发展合作社,种植面积达1万亩,5个乡镇把发展生漆产业写入脱贫富农工作计划。“我们的生漆博物馆已经建起来,目前也计划建设生漆特色旅游小镇,与多家开办漆艺的大专院校达成意向性用漆合作协议,应该说,竹溪的生漆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不断创新生漆工艺,延长生漆产业链,打造乡村漆艺传承平台,是竹溪生漆产业‘东山再起’的必由之路。”在张晓莲起草的《关于依托大木漆基地建设打造乡村漆艺传承平台的建议》中,她这样阐述。

阅读 66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