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品质优良的森林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对其质量安全也日益关注。如何保障森林食品安全、加强森林食品的安全监管, 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已成为一项重要国策。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所关注热点, 食用林产品作为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林业产业化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进步, 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品质优良的森林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对其质量安全也日益关注。如何保障森林 食品安全、加强森林食品的安全监管, 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已成为一项重要国策。
一、森林食品安全的情况
森林食品从原料到成品过程中, 历经采收或捕猎和种植或养殖、生产加工、储藏运输以及销售等诸多环节, 各环节因人为因素产生的安全问题已非常严 重。? 采收或捕猎, 疯狂破坏野生资源, 或因森林杀虫剂残留而导致中毒, 种植业和养殖滥用或非法使用激素及违禁药品等, 因农药、兽药等引起的食物 中毒时也有发生, 也为以后的加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据调查, 目前我国 80%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是 10 人以下的作坊式企业, 加工基础设备落 后, 加工条件不符合食品卫生法规和标准要求, 从业人员质量安全卫生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质量保证能力, 在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安全措施不 当。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 追求效益而降低质量, 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影响。 一些不法分子在食品中掺杂使假, 滥用食品添加剂, 甚至用非食品原料和有毒 有害物质生产食品, 近几年发生的海林山野菜软罐头案、广东和山西的毒酒案、阜阳劣质奶粉案、辣椒酱中加苏丹红一号、肉制品中超量使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面粉使用? 吊白块增白等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案件, 使消费者产生恐惧感。
二、森林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森林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种植、养殖、采收业等、生产加工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等。种养殖业多以林 场、农户为单位、分散面广, 生产企业小作坊数量多、分布散和季节性强,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行为复杂等因素给森林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隐患。尤为重要的是我 国的森林食品安全监管还存在许多问题。
1、缺乏强有力的森林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当前的森林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监管模式的产物, 政府一手抓却无力抓好。政府担负了从制订标准、规定市场准入、领导行业、发布 信息、执法惩罚等全项职能, 耗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多个部门分头管理从而产生交叉重叠式监管而形成监管缺位, 造成监管定位模糊。目前, 我国涉及到森 林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有林业、农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督、工商、环保、商务部、公安等 10 来个, 由于各部门在职责上有交叉重 叠, 导致监管混乱。出于部门利益, 各部门在实施监管时对有些环节多部门插手, 有些环节没有部门监管; 而大部分森林食品产地处于交通不便的山 区, 监管不到位, 形成监管盲区; 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信息交流, 协调联动性不强, 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 形成了一种大家都监管大家都管不好 的情况。
2、法律、法规、标准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直接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有 1995 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卫生法和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随着科技的发展, 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被食品行 业过度使用( 如杀虫剂、抗生素、激素、转基因技术等), 威胁食品安全的新问题不断涌现, 食品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的法律法规一是 不能涵盖整条食物链; 二是处罚力度不大,威慑力不够, 可操作性差, 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在标准方面, 首先是标准少。如目前我国农药限量标准仅 制定了 137 种, 而日本新的肯定列表制度仅暂定限量标准规定的农药就有 734 种。其次是标准旧。我国食品检测标准国家标准少, 地方标准更 少, 有的是多年未修订或早已过时的, 许多领域甚至根本没有标准, 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至少落后 20 年以上。再次是标准低。我国食品行业国际标准 的采标率只有 14. 63%, 覆盖面远远不够。
3、行业协会在监管体系中力量薄弱, 无法引导企业自律
行业协会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重要一环, 但目前处境尴尬。由于大多数行业协会都隶属于行政机构, 没有实际的话语权与处置权。即使在比较发达的行 业, 行业协会对强势企业同样不具有威慑力, 甚至更多时候不敢得罪行业的龙头老大们。而且, 老百姓也不认可行业协会的权威性, 历史的经验告诉他 们, 只有国家行政机关的认可才行。因此, 行业协会难以在加强企业自律、提倡诚信经营和自觉抵制假冒伪劣等方面发挥作用。
4、监管经费严重不足, 难以保证正常监管
我国对森林食品安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少, 缺乏对一些重要食源性危害的检测技术, 如美国的多残留方法可检测 360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 325 种农药, 而我国还没有同时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 难以满足森林食品安全的技术需求。
三、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措施
要减少或消除森林食品安全事件, 关键是下大力气加强森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相关法律的保证下, 在监管体制上形成统一管理、协调、高效运作的架构, 强调从森林到餐桌的全过程的监管, 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监管模式, 以提高监管效率。
1、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制订与国际接轨的森林食品质量标准健全的法律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顺利推行的保障。我国应尽快制订涵盖森林食 品乃至所有食品类别和食品链各环节的法律体系, 为森林食品制定监管政策、检测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工作提供依据, 适应新形势要求, 从法律上明确和协调 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森林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是森林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和基础。这些标准包括对掺杂、掺假食品的一般禁令, 对食品中不同化学残留允许量的具体 限制, 对产品本身的标准规定以及对加工操作规程标准的规定等。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所组成的较为完善的国 家食品质量标准体系, 但还远远落后于现行的国际标准。我国应对所有现行标准尽快进行调整, 针对具体问题, 对标准进行添加、修订、废除, 建立起与国 际接轨的森林食品质量标准体系, 以适应国际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2、加强从森林到餐桌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建立森林食品追踪溯源机制食品安全监管环节包括生产种、收获、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 监管对象包括 化肥、农药、饲料、包装材料、运输工具、食品标签等, 对可能会给森林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预先加以规范, 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 以此为基础建立 森林食品追踪溯源机制。建立追根溯源的调查机制是森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3、加大对森林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的投入
加强森林食品安全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 进行森林食品把关、溯源、设限和布控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残留分析技术、限量检测技术和超痕量检测技术研究方面要加大投入。
4、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据民意调查, 大多数的市民认为加大处罚力度是当务之急。应加快食品安全立法工作, 制订食品安全管理处罚细则, 加大处罚力度, 对无证照、制售 假冒伪劣食品要有明确和严格的处罚规定。针对食品违法的现象和特点, 明晰其违法案件的立案标准, 加大刑事追究力度, 使公安部门及早介入重大案件的立 案侦查。
当前, 我国的森林食品安全问题令人瞩目, 政府和企业都在致力于加强森林食品生产环节和卫生安全控制和质量检验工作。建立完整的森林食品标准体系 及森林食品供应的可追溯体系, 健全我们的安全监管体系, 加大对假冒伪劣生产商的处罚力度, 这些措施都对森林食品的安全问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 们有必要积极开展对森林食品安全的研究, 提高我国森林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运营:中国森林食品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2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