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降温了,棚里的猴头菇正是出苞冒头的时候,我们得再去种植基地的三个场棚里转转。" 北风凛冽,但在由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新泉村 " 两委 " 班子牵头建设的猴头菇种植基地里却忙得热火朝天,原本废弃已久的养猪场被打理干净," 变身 " 为现代化食用菌培育大棚:一摞摞培养好的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不少菌棒出菇孔已经长出了白绒绒的菌花。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志发和长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驻新泉村第一书记竺林正忙着讨论基地近期的工作安排。
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向记者讲述猴头菇产业的发展故事。(摄影:丘林强)
"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新泉村乘着乡村风貌管控整治提升的春风,人居环境正逐步实现美丽‘蝶变’。‘面子’有了,我们希望‘里子’也能够做实。" 据竺林介绍,工作队联合村 " 两委 " 积极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瞄准产业兴村、强村富民,在加快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培育了一批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产业。
" 首先,我们通过村干部划片入户的方式,全面摸清村中闲置资产底数和群众托管意愿。接着因地制宜,分类整治,以‘多元盘活 + 赋能增效’的模式,推动资源增值、产业增效、村民和村集体齐增收。" 谢志发告诉记者,在积极谋求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一处猪舍闲置多时,便从农户手中租下来,引进企业发展猴头菇种植。" 在帮扶单位星海音乐学院的支持下,我们新泉村加快了种植场地改造以及设备、菌棒采购步伐,极大地推动产业发展。" 谢志发表示,现在三间厂房内共放置了 4.4 万根菌棒,通常猴头菇能长成拳头大小,产量预计可达 6 万斤。
" 除了自身寻找销售途径外,企业的保价回购更增加了我们的信心!" 谢志发说,自 6 月份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以来,在半年内,新泉村已拓展了大米、黑米、红薯、水稻、食用菌等多元化种植,形成村干部领办、农户积极参与、企业技术保障、单位消费帮扶等多方合力的格局。
产业发展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 " 家门口 " 的就业机会。" 平常我们需要对菌包进行定期管护,检查其生长情况,一天收入为 130 元。" 脱贫户丘运珍笑着说。
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 " 钱袋子 ",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工作队组团单位职能优势,发挥合作社联农带农富农作用,认真做好项目谋划,持续挖掘乡村产业多元价值,扶强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推动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竺林说。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运营:中国森林食品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2
基于E-file技术构建